作者:【学生工作部】添加时间:2025-04-03浏览:
一封烈士家书就是一段历史,一座丰碑,一种精神,一种传承。4月2日下午,温州理工学院联合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温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举办温州市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暨温理工问理·育魂之旅“烽火家书情”思政教育活动。500多名大学生统一着黑白两色服装走进翠微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感受“烽火家书情”。
活动分英雄祭、山河忆、功勋继三个篇章。默哀、献花、鞠躬……烈士纪念碑前,500多名大学生以及100多名退役军人和相关工作人员等,整齐列队,随着主持人的口令依次行礼。仪式后,温理工师生和革命烈士纪念馆宣讲员现场诵读了赵一曼、麻植、褚定侯、左权、谢晋元、谢作璋、林金龙等烈士的家书。“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呵,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呵!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读到深情处,队伍中不少人湿了眼。
“能参与这样的活动是我的荣幸,特别是作为一名退伍大学生,我更深感责任之重大,当努力接过革命先辈手中的接力棒,战时保家卫国,平时服务社会,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温理工大四学生应昊成深有感触地说。当天,他也向大家分享了他的家书,“爸妈: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侯,我大抵是牺牲了!我既然选择穿上军装,那我的命就是祖国的了。爸爸,我听你的话,来当的兵。现在我也希望你听我一句,笑一笑,别让家垮掉,照顾好妈妈。儿子不能为你们养老了,对不起!但也希望你们为我骄傲。”
他在西藏当兵时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部队即将执行任务,给你一支笔,两张纸,利用短暂的空闲,写下了一封遗书和一封家书。生,家书寄回,死,遗书寄回。所幸,他和他的战友最后都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回来了。
“烈士家书是鲜活的红色教材,高校师生诵读家书,既是与历史的对话,更是对青年责任的重申,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大思政课’,让青年学子读懂信仰的分量,传承先烈的精神火炬。”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李婷婷说,这是校地成立退役军人工作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地方红色资源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有力举措之一。
“希望通过活动,引导广大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温理工党委副书记王定福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以家书为载体,更容易让师生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这次活动是温理工‘问理·育魂’之旅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
去年12月,温理工正式启动“问理·育魂”之旅,发布“问理·育魂”之旅思政工作品牌、实施方案。“问理·育魂”之旅思政工作聚焦“问理”,锚定“育魂”,体现“之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实践,是实施教育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推动浙江省“真理的味道”思政品牌的创新实践。它聚焦时间、空间、网络三维体系的顶层设计,以“课堂+”“实践+”“场域+”“网络+”“科技+”为主要路径,分年级螺旋上升,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当天,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为烈士寻亲”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还为温州大学、温州理工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为烈士寻亲”志愿服务队授旗。为烈士寻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去年清明节前夕,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了烈士寻亲专项行动,全年一共为19位烈士找到了家人。目前,在翠微山士陵园安息的199位烈士,还有25位烈士的亲人未能找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温州医科大学学工部来我校考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