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记十佳退伍大学生红色研学活动
添加时间:2023-07-23 浏览:"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7月14日-7月18日温州理工学院组织十佳退伍大学生赴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加红色研学活动。实践队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献礼党的二十大。
重温革命岁月 筑牢理想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自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于秋收起义后到达井冈山,在这片红色沃土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在十佳退伍大学生研学活动中,退伍大学生先后前往胜利的号角,黄洋界,领袖峰,红军剧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南山公园,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重走革命道路,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顽强意志与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从参观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发生在这,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再到井冈山博物馆,馆内无数文字和历史物件记录着井冈山根据地两年零四个月的光辉历史,展现着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再到井冈山会师纪念馆,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就是巨大的“朱毛会师”浮雕。成员们欣赏了许多文字、实物史料逐渐了解了井冈山两次会师的历史。最后,我们采访了讲解员,她强调大学生更要好好学习井区山精神,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来到毛泽东同志故居,退伍大学生通过故居中一件件曾见证过百年历史的陈列物品,渐渐拨开历史的尘烟,探寻毛泽东同志的点点印迹。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堂屋中的方桌和板凳,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仿佛都在轻声诉说着毛泽东同志早年生活的图景。从故居堂屋转过右厢房和卧室,在廊檐和雄屋之间,一张毛泽东同志的全家福,更是令退伍大学生感慨于历史的沧桑变迁。
赓续红色血脉 绽放时代光彩
退伍大学生在研学后聊感想、谈体会。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不忘初心、踔厉奋发,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踏着红军路,看着战斗史,听着英雄事,参观了黄洋界哨所、毛泽东旧居、革命烈士陵园、红四军军部旧址、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展览馆、井冈山碑林、薪火广场、龙江书院等地。晚上我们观看了映像井冈山演出,600多人的演出,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共鸣,深刻的了解了井冈山上革命英雄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精神。历史的红色旅程已然结束了,而未来的红色旅程要靠我们新一代青年来开创的。
——十佳退伍大学生王晗宇
我们要牢记宗旨,坚定信念,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勤于思考,刻苦学习,切实加强自身修养。从井冈山的信念出发,再到延安的不断开拓,再到西柏坡的敢于奋斗,敢于胜利,这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我们现在学习工作的一种启迪,正是我们最需要的精神力量,鼓足勇气,咬紧牙关,突破瓶颈,越战越勇,让我们一起从红色精神中凝聚奋斗的力量!
——十佳退伍大学生冯科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盾。”这首《西江月·井冈山》我会铭记于心,那些血雨腥风的岁月已然成为过去。我相信,只要我们传承红色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追求梦想,我们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民族将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同时作为一名退伍大学生,今后会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十佳退伍大学生林燕
碧山水井岗秀 苍雾竹英雄魂
趁风华正茂之际,我们更应该以红色精神为不竭力量之源,树立远大人生追求与志向,筑造青春之梦。当前行的接力棒交到当代青年手中时,我们应该毅然挺起坚实的臂膀,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用奉献绘就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