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九|以热血敬山河——姜良宁

添加时间:2021-05-29 浏览:

人物专访|以热血敬山河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服从命令

忠于职守

严守纪律

……

人物介绍

姜良宁,男,2000年6月出生,浙江嘉兴人,于18年9月应征入伍,在部队期间参与岗位练兵比武获二等奖。

现为温州理工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级学生,任温州理工学院海鸥护卫队后勤部干事。

image.png


2018年,我结束了我的高中生活,正准备迈入大学。在这之前,我从未考虑过参军的事,也从未认认真真的了解军人这一职业。我的家庭并不富裕,初中的我不愿努力,进了一个不好不坏的民办高中,学费高昂,高三那年的学费还是得靠亲戚东拼西凑出来的。

参军入伍

征兵这件事,我是从我老爸那里知道的。那会我还住在嘉兴的姑姑家,一天中午接到的父亲的电话:“宁宁,咱们以前那个小区有征兵的需求,你要去不?”接到了电话,我即刻就答应了。最初的我不了解什么是军人,但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从心底知道,参军入伍是无比光荣的。到了兵检的那天,在与同样参与兵检的同龄人沟通过后,渐渐的对当兵这一件事有了自己的目的,给家里一点缓冲的时间,至少压力不会那么大;体验一下军人的职责。当我明确了我的目的之后,便下定了参军的决心。


坚毅勇敢

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役前训练”,这个训练的目的是提前熟悉部队管理方式,再筛选掉一些不适应部队管理的同志。这七天,我进行了队列训练,体能训练,政治学习。这七天,我感觉到了累,感觉到以往的军训宛如儿戏,汗水如雨,想抓挠因汗水在脸上滑动的瘙痒,想要遮挡被晒得炙热发烫的后颈,但自己所有的动作被严格的限制。体能训练时,许许多多的人因体力不支而掉队,我也在其之中。这七天结束之后,我曾打过退堂鼓,我看到许许多多的人穿回了便装,走下了楼梯,走出了大门,便想着我这样做我也能回去了,回去就能好好玩游戏,好好睡觉。然而,仍然有一大部分人留了下来,他们都能坚持得住,那我也能。


image.png


胸戴红花

后来接到通知,我被海军选上了。从领到海军迷彩到我坐上大巴出发这一段时间,也是浑浑噩噩。在我胸前贴上红花,身着迷彩,走上大巴之后,在车窗边看见老爸的眼睛比平常更红了,我的喉咙也变得不能发声了,我只知道我现在一定要笑着,开心的挥手。从这一刻起,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我真的要离开了,不是什么小打小闹,而是长年的分别。在这之前是老爸一直在为我忙前忙后,而之后,能靠的只有自己了,“只有自己了”。想到这里,我的眼眶红了起来。我后悔自己意识到的这么晚,我后悔不能在之前多陪陪家人,我害怕往后只靠自己的生活,我害怕我是真的回不来了。在大巴走出社区大门之后,我已经开始思念家人了。


image.png


但是我知道自己不能像这样懦弱,从下大巴开始,我开始自己思考:我需要做什么,我该做什么,我该怎么做,我什么不能做。


成长蜕变

新兵连三个月中,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更加全面完整的队列训练,各种战术动作,许多实用的技巧;行动需要紧密的配合;人际交往要细致,互相理解;要会察言观色,读懂环境氛围等等。这是我在学校里少有学到的,我获益匪浅。也正是这三个月,让我渐渐习惯了部队中只靠自己的生活,让我认识了来自中国各地的朋友,让我能够发自内心的庆幸:我来了部队真是太好了。我在这里遇到了待我如子的师父,情同手足的前辈,和蔼可亲的领导,诙谐有趣的同龄人,有他们在我身边,我的确感受到,部队也如同家一般快乐、温馨。


回归校园

退伍后回归校园,还沉浸在退伍的伤感中,直到遇见了“海鸥”,强烈的归属感让我快速的适应了大学生活,海鸥护卫队里都是一群非常优秀的人。大家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让我想起原来的美好时光。


image.png


我想,在如今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不论你在哪里,都能以不同的方式,达到同一个目的:中华的崛起!

——姜良宁

 


版权所有© 温州理工学院 学生工作部
备案号:浙ICP备0501461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60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