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十二|甘洒热血青春,固我不朽边防——何昌臻

添加时间:2022-04-15 浏览:

人物专访|甘洒热血青春,固我不朽边防

 

 

个人简介

image.png



何昌臻,男,2001年6月出生,浙江金华人,于2019年9月应征入伍。曾获得过理论之星、优秀新闻报道员、内务标兵等荣誉。两年来,先后参加了大规模跨区域机动化演习、中俄联合军演以及中印边境换防等重大任务。现为温州理工学院法学院的学生,也是海鸥护卫队作训部的一名干事。

 

 

入伍初心

 

萌芽的生长终将破土绽放

 

我的外公是一名七年退伍老兵,在外公的熏陶下,我从小对部队和军人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这种情感在2019年的夏天迎来了“质的飞跃”。那时候,恰逢高考失意,我参加了社区的征兵体检,本来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的,但是我妈和我说去部队能考军校,希望我把握住这一次机会。最后在家人们的劝说以及三次体检全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我懵懵懂懂地背着行囊,坐上了驶向部队的火车,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


image.png

新兵生活

 

从家到成都将近两千公里的路程,让我感到心累的不是坐了四十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硬座,而是初入军营,陌生的环境以及纪律的约束等等。

我们单位是一只有着光荣传统、悠久历史的王牌野战部队,训练方面也会更加扎实严格一些。由于我从小生活在温室里,没有经历过风雨吹打,入伍不久,我的缺陷就暴露了出来,体能是我最大的短板。虽说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合格,但是班里其他人一个比一个跑得快,我每次都成了拖后腿的那个人,我一度有了厌训、逃避等不好的想法。但是我的新兵班长对我很好,我清楚地记得,他会每天晚上带着我加练体能,在训练完后他会耐心地帮我放松身体,每当我觉得自己快挺不住的时候,他的一句“你现在受的委屈和苦难,都将成为日后你遇到苦难时所仰仗的资本”,都会让我鼓起勇气,冲破极限。

在班长以及战友们的帮助下,我的体能渐渐好了起来,并且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我的军事理论考核拿了满分,成功为班里拿下了第一块荣誉牌。

image.png

 

image.png

演习任务

演习一切以实战为目的,高要求,高标准,严纪律。

根据单位每年的实战化训练要求,一年至少要有五个月的时间需要在野外驻训。刚结束完新兵训练,我还没来得及感慨自己成了一名老兵,就加入到了跨区域机动化演习的队伍当中。

2020年我旅是西部战区第一支横跨川、甘、宁三省进行大规模演习的部队。那一年,我第一次在沙尘暴中坚守岗位,第一次在凌晨巡逻中看见流星雨,也是第一次在大漠戈壁中悄悄度过了我的二十岁生日。搭帐篷、垒石堆、铺道路……虽然真的很辛苦,但是那种别样的风景,是大多数人这辈子都见识不到的,我很庆幸我能参与其中。

2021年,离我退伍不到三个月,我旅作战值班室接紧急电报,中印边境局势紧张,上级命令我部立即转战高原,护我山河。在那短短几天时间里,我第一次感受到那么浓的硝烟味。直至今日,我的战友们还在边防一线守护着万家灯火。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成长蜕变


image.png


如果说两年军旅生涯是一本书的话,那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必然是在学员集训队(在全旅范围内通过考试筛选出有希望考上军校的三四十个人组成的一个临时单位)的时候。集训队里大多是自己的同年兵,没有班长,没有很严格的上下级要求,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学习,考上军校。

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起床就读书,一直学到晚上十二点,虽然也有点累,但是和在外面训练的兄弟们相比,已经很幸福了。六月份,我与整个西部战区的高手们同台竞技。七月份,我得知自己的成绩高出提档线二十五分,在单位排第七时,我感觉已经无憾了。八月份,在自己的再三斟酌下,我还是放弃了服从调剂,选择回来读大学。父母亲朋都万分不理解我的这一决定,但是我想说顺坦的路不一定真的顺坦,只有自己想走的路才会有玫瑰花香。

重回校园


时隔两年,再次体验校园生活。不同的是,此时的我身上担负着比别人更多的责任。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这么一个平台,很高兴能成为海鸥的一员,很幸庆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进步。往后的日子是崭新的,我会尽我所能把部队里的优良作风和美好品质发扬下去。虽然自身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向更多优秀的人学习,但是我相信国旗升起的地方,就有海鸥在飞翔!


版权所有© 温州理工学院 学生工作部
备案号:浙ICP备0501461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60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