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风采】李柯迪——温州理工学院2022-2023学年国奖获得者

添加时间:2024-03-12 浏览:

【个人简介】

姓名:李柯迪

班级: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班

政治面貌:中国预备党员

座右铭:怕什么失败,大不了多试几次!

采访主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高效的安排


5fd6fa072c815a81575e71c32fba8bc2.jpg


【荣誉展示】

1. 荣获“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2.温州市第三节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人物

3. 荣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温州理工学院奖学金;

4. 主持申报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一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

5. 获得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金奖、“建行杯”第九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多项省市校级荣誉。


【采访大放送】


Q:我了解到你有前往医院进行调研而且遇到过很多从未接触过的知识难题,这会花费很多时间,请问你是如何做到保障自身课业的学习和项目研究同时进行呢?

A:课业学习和项目研究确实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安排本身就非常紧张,我其实也没有完全找到平衡这两者的方法。对我来说,我会尽量根据难易程度、紧急程度来安排课内学习,一件件来完成。但这样留给项目的时间还是不够充裕,我会尽可能把项目中不太紧急的任务安排在寒暑假期和节假日来完成。如果遇到紧急的任务,我可能还需要通过熬夜来完成。

Q:随着研究项目的不断深入,面对那些难题,你是如何调节自我心态?

A:我觉得我是相对比较乐观的,无论是项目研究还是竞赛,我都是主张以过程为导向,我相信这些事情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哪怕最终结果没达到预期,至少在整个过程里收获的知识和经验也是宝贵的,也是可以得到成长的。我就是以这样的想法来对待遇到的难题,有时可能会有短时间的焦虑,但从没有考虑过放弃。

Q:在项目研究期间,我们了解到你是首次接触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知识,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进行基础学习,包括到后面调整策略,整理资料等最终获得成功,请问你可以向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策略和经验吗?

A: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是“理论+实践”,就是学了理论要用实践来巩固理解,实践过程中遇到难题再回过来补充相应的理论。以我寒假里尝试曲线拟合为例,最初接触那些理论知识的时候,确实啃不下这块硬骨头,甚至还有些无从下手,项目也陷入了瓶颈。但我最后调整了思路,想着把问题拆开来理解,自己打草稿推算过程,再尝试写对应的代码,遇到问题再回过来补充相应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导师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主要事迹】


生有热烈,握住机遇


        李柯迪自高中时期就对计算机充满热情,他曾运营技术学科公众号,甚至和朋友利用寒暑假整编技术学科辅导资料,因为长时间面对屏幕和不规范用眼,他的近视度数不断加深,最终选择了屈光矫正手术,他也深刻认识到了好的视力对于正常生活的重要性。2020年9月。满怀对计算机热爱的他,踏进了温州理工学院的校园。就读期间,李柯迪深受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影响,在机缘巧合下,他注意到学院汪日伟教授团队在机器视觉领域有长期研究,他找到汪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之后加入了汪教授的课题组。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进入课题组以来,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践调研,李柯迪认识到圆锥角膜是全球致盲性眼病,亚临床期诊断非常困难,患者往往因不能及时诊断而延误治疗,造成不可逆视力下降,最终需要角膜移植。在调研过程中,他了解到,近视屈光矫正手术后的继发性圆锥角膜不容忽视,其主要来源于术前未能确诊的潜在圆锥角膜。他在汪教授及其团队的指导和支持下,正式成立“爱视佳”学生项目研究团队,并多次前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等单位进行调研。随后,团队从生物力学特性出发,开展亚临床圆锥角膜智能诊断方法的研究,同时申报了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立项并获得资助。



创新耕耘,学海涵泳


        学习期间,李柯迪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他曾带领团队成员依托项目的创新研究基础进行商业化探究,以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打造了名为“爱视佳——国内首创的圆锥曲线智能云诊断服务领跑者”的创新创业项目,同时顺利入驻“瓯江7号”国家级众创空间。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推动项目不断成长,获得了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金奖、“建行杯”第九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数主赛道银奖和第十八届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浙江省选拔赛一等奖市级教级荣誉20余项。




持之以恒,柳暗花明


        随着项目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李柯迪曾几度陷入困境。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样条曲线理论的学习和开发阶段,因为是首次接触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知识,他查阅了相关资料进行基础学习,可是面对难以理解的复杂公式和无法正常运行的程序,项目的停滞不前,深深的挫败感让他感觉自己很无能。但是,李柯迪并没有轻言放弃,他意识到需要重新梳理逻辑再考虑程序的具体实现,于是,他决定重新调整策略,重新审视样条曲线理论,以自己的理解重新整理导师提供的资料,同时向汪教授请教。一次次的实践尝试,一次次地探索,李柯迪的挫败感、无力感渐渐消失,他也意识到,需要耐心和毅力,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李柯迪成功地基于样条曲线理论开发出角膜轮廓提取程序,并根据自己的开发逻辑整理和细化原有资料。这段经历和教训也使他越战越勇,经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申请登记了一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不忘初心,奔赴远方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李柯迪将继续坚定地走在自己所热爱的道路上,积极探索,步履不停。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即使面临困难和难关,未来也一定将充满无限可能和辉煌。

【小编寄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李学长的事例中我们知道,他在科研中经历了数次失败,依然没有放弃,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只要我们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


版权所有© 温州理工学院 学生工作部
备案号:浙ICP备0501461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60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